徵信社,徵信
悲壯血淚史蹟.換得今日寧靜
【故事.源起】
清境~一個大家為熟知的觀光景點~
不論您是到清境嬉羊賞花,或至合歡山看霧觀雪,
您可曾注意到,在車潮穿梭徘徊間、人群熙來攘往間,
有一個不起眼的灰白色樓牌~

在那裡,或許是清境上最清靜的一個小村莊..........
在那裡,隱藏了許多悲壯故事以及血淚史蹟..........

或許您曾聽過,或許您曾看過,
但是,或許您也未曾了解過..........
說起博望新村的源起,就仿佛說到一個深遠漫長,卻又令人動容的故事傳奇..........
由進入博望新村的那一刻起,就像是掉入了時光機般,回到了那壯烈又激昂的回憶裡..........

【異域.孤軍】
自民國38年,國民政府撒退來台後,
國軍93師雖然曾企圖反攻大陸,並以滇緬邊界之三角洲做為反攻基地,
但無奈最終還是撤回台灣~
不過仍有四千多名軍民選擇根留泰北,
或許是已和當地姑娘結為情人,或許是放不下戰袍老友…….
他們最終是選擇入籍泰國,留在當地成家立業、拓荒務農,
而此片土地中,最有名的部落,
即被稱為『美斯樂』~一個專屬於華人的小天地。


【義胞。遺民】
所謂義胞,便是指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後,仍一心保衛國家的大陸同胞。
義胞陸續被國民政府軍隊接送來台安置,
當時政府皆提供給義胞一處安身立處的榮民眷村,
主要安置在桃園、南投、高雄……等地,
而首批開闢清境的勞苦英雄,即為來自於泰北和滇緬邊境的義胞。
這群榮民,便由沒水沒電的原始荒林裡,徒手開山闢路、種植花果,
胼手胝足地將清境發展成「霧上桃源」……


【清境.仙境】
清境農場原名為「見晴農場」、「立鷹山農場」,
在義民來此開墾之前,原是一片原始森林,人跡罕見。
自民國50年國有土地放領後,開始種植高山農作物,梯田耕作,
形成特殊景觀。
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有感於此處
『清新空氣任君取,境地優雅是仙居』,
便將當地正式改名為「清境」後,延用至今。
清境農場海拔約1700~2100公尺之間,花果種類眾多,
是台灣最佳的高山旅遊及避暑聖地。


【博望.希望】
清境社區裡共有七處村落,
合計約兩百戶,人口約八百餘人。
其中以博望新村位處最高處,海拔約2040公尺左右。
因為海拔較高、氣侯寒冷,
希望以『博望新村』的村名,表現出年輕人充滿希望又敬老的精神~
而因博望新村位置也較偏僻,較無人進入,
反而保存了完整的部落風貌,嚴然成為了清境眷村的代表。
目前村內一共有31戶人家,
當地亦成立社區發展協會,為保留這片「人間仙境」努力。


【滇緬.文化】
在當地觀光促進會及社區發展協會的努力下,
終於正式成立了『滇緬文史館』。
展示出許多異域孤軍及少數民族的老舊照片,
其中如五十年時隨政府撤退來台的反共政府軍~李彌將軍的照片,
都非常具有其記念意義。
展示老照片之外,也有各項硬體計劃,
包含恢復村內舊觀、路面整治、設入口觀景台及人車分道等工程。
可惜因經費不足,一切只能以最簡陋的方式,來表現最原始的歷史價值。
未來期望在各界的支持下,能持續將它打造為更完整的社區文化空間。


【擺夷.美食】
當年的滇緬游擊隊長年在雲南邊境孤軍抗戰,皆與雲南少數民族通婚,
民國50年撒退來台時,國軍及其眷屬將當地雲南風情帶到清境,
不論是擺夷風味餐、水煙筒還是舞蹈,為清境增添一股異國風情。
儘管在戰亂中無法完整傳承當地文化,
但在飲食方面的習慣,
卻永遠根深柢固在他們的生活之中。
目前博望新村中有4個「媽」都能提供道地的擺夷菜色,
包含魯媽媽、楊媽媽、吳媽媽、何媽媽,
以及外表漆成鮮橘搶眼的美斯樂餐廳。

其中,魯媽媽推薦遊客可以品嚐最特別酥炸「香酥竹蟲」,香酥爽口,
配飯或下酒都十分適宜﹔
與許多香料一起綑綁而下油鍋的炸「包料魚」,
雖然外表看來有點不起眼,但獨特的口味卻是非常特別﹔
以碎豬肉跟多種香料混合包裹於菜葉中、類似蝦鬆的「錦撒(緬甸語)」,
及不能錯過當地最有名的香甜高山高麗菜,
都是到此一遊不可錯失的擺夷風味美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ter5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