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財務省官方網站的首頁上,兩則隔夜新聞依然霸佔著頭條的位置——來自G20(20國集團)和G7(7國集團)的聲明,二者的表態有如一盆冷水澆滅了本以噝噝作響的“貨幣戰”導火索。當地時間2月16日,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俄羅斯莫斯科閉幕。讓市場略感失望的是,大幅貶值的日元逃脫了G20聯合聲明的譴責。《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瞭解到,本次G20會議對匯率問題態度一再軟化的背後是各方力量的博弈,直到聯合公報公佈的前夜,與會方還在為一些措辭進行磋商。誰在護短日元?“歐美不會指責日本的行為,因為如果它們指責的話,那麼也是在自揭其短。”招商銀行高級金融分析師劉東亮對本報記者表示。

2月15日~16日,日本通過G20會場試圖甩掉其背負的“貨幣戰爭挑起方”駡名。與會的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對“安倍經濟學(Abeconomics)”進行了辯解,並反駁了日本“惡意引起匯率戰爭”的說法。“安倍經濟學”是指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晉三去年底上臺後加速實施的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寬鬆貨幣政策,日元匯率開始加速貶值。本報記者統計發現,從安倍履新的去年12月26日到2月15日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日元對美元貶值幅度就超過8.4%。一些國家由此擔憂日本此舉可能引發全球貨幣競相貶值並助推新一輪貿易戰。儘管這次G20會議沒有繞開當下的匯率熱點,但一些來自歐美的金融長官卻對日本大開印鈔機的做法保持了打圓場的態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席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稱,說貨幣戰爭沒有依據,不應該指責任何人。她認為,近幾個月日元的疲軟以及歐元的堅挺,是各國政府深思熟慮與積極政策的結果。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更是對“貨幣戰爭”這一說法本身表示不屑一顧。他說,關於貨幣戰爭的空洞討論不明智,無效果也經不住批評。對於G20為“貨幣戰”降溫的潛臺詞,從會議的聯合聲明中可見一斑。本報記者查詢聲明全文發現,3000餘字的篇幅中“匯率”二字僅出現5處,重申了更加快速推動市場化程度更高的匯率決定體系的承諾,防止匯率水平脫離基本面。聲明同時稱,匯率的無序波動會對經濟和金融穩定造成負面影響,“我們將遏制競爭性貶值,不會把匯率定位成競爭性工具。”這樣的措施避免讓日本成為被單獨點名的“問題學生”。而這樣的統一口徑來自深夜會談後。加拿大財長吉姆•費雷提(Jim Flaherty)稱,經過連夜磋商後,聲明的措辭有所改變,“力度比原先的更強一些,但有一點非常明確,在場的人都想要避免任何類型的貨幣糾紛。”法國財長皮埃爾•莫斯科維奇(Pierre Moscovici)的最新表態則是:“我們拒絕進入任何貨幣戰爭,在這點上我們達成一致。”耐人尋味的是,他在G20會議前夕還表示,法國希望歐洲主要國家在會議上提交一個旨在維持匯率基本穩定的“共同計劃”。但事實是,會議甚至沒有針對日元貶值進行專門討論。波動“G7已經作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聲明,我想G20也會回應,匯率不應成為競爭性貶值的工具。”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George Osborne)在莫斯科稱。包括日本在內的G7由主要發達國家組成(還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戲謔的是,奧斯本所稱的G7聲明本意是維穩國際匯率市場,結果卻一度成了添亂者。

當地時間12日,G7聯合聲明通過英格蘭央行網站發佈,聲明原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重申長久以來的承諾:由市場決定匯率,同時密切協商在外匯市場上的行動。我們重申,各自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一直以來且在未來仍將旨在通過使用國內工具達成國內的目標,不會干預匯率。”這一度被市場理解為“日元繼續貶值無壓力”的信號,但一名代表G7的官員隨即出面澄清。市場這才意識到聲明同時強調,匯率過度波動會影響經濟和金融穩定,G7將密切關注匯率市場並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合作。此時,日元匯率突然反轉,對美元一度沖高到93.69。急漲急跌間,G7關於匯率的這份聲明被調侃為危機公關的敗筆。但值得關注的是,“匯率過度波動會影響經濟和金融穩定”這句話也出現在了G20的聲明中。對於接下來的市場走勢,投資者仍在觀望。儘管一些押注做空日元的人已經賺得盆滿缽滿,最有名的莫過於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對沖基金巨鱷索羅斯(George Soros)押注日元貶值賺了近10億美元。有近10年外匯交易經驗的劉先生卻對本報記者說,日元並不好玩。他說,在這一輪日元的貶值週期內,他沒有下手操作但不後悔。“雖然同為避險幣種,但比起美元及歐洲貨幣,日元更難判斷。”他說,日元靜若處子、動如脫兔。一旦動起來,總把那些後知後覺的投資者遠遠地拋在身後。徵信社徵信


2月20日,日本將公佈1月份進出口數據。從目前日本經濟疲軟的基本面來看,通過繼續貶值刺激出口依然是第一選擇。2012年第四季度,日本實際GDP環比下滑0.1%,這是日本經濟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負增長。在內需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0.1%的情況下,出口下滑3.7%成為了拖累。 指揮以量化寬鬆引貨幣貶值的做法,日本央行不是第一個。這也不難理解“德拉吉們”的態度。《華爾街日報》近日發表評論稱,發達國家財長們正在為他們國家所實踐的“貨幣民族主義”興起而扼腕。上述評論稱,安倍對於日本央行獨立性的政治干預令人遺憾,但他只不過是這支隊伍的跟隨者,並不是領頭羊。自金融危機以來,每個主要國家央行都已讓自己成為國內經濟政策的代理機構。而伯南克(美聯儲主席)是這輪“貨幣民族主義”的“指揮”(band leader)。在2008年發生金融危機以來,最早進行量化寬鬆的是美國,而且到現在美國已經推行到了第四輪(QE4);繼美國之後的是歐洲央行。從2007年到2012年,僅美聯儲一家就把自身的資產負債表從近9000億美元擴張至近3萬億美元。歐洲央行陸續釋放了上萬億歐元的流動性。在推行這些量化寬鬆時,哪家央行都不可能打著要匯率貶值的旗號,最拿得出手的是促進經濟復蘇。但是,絕不能否認人們對於使用匯率來保護經濟的潛在衝動。一位來自法國的經濟學家曾經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美國和中國願意做出暫時的讓步,以歐元貶值的做法來促進歐洲經濟復蘇會更有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ter5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