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新聞 吳佩臻
一名已經邁入更年期的45歲女性,最近發現自己日漸發福、體重直線上升,向醫師求助後才發現,是因為更年期賀爾蒙變化,再加上平時飲食缺「碘」,導致「缺碘性甲狀腺低下肥胖」。醫師指出,民眾為了養生,會食用玫瑰鹽、岩鹽等不含「碘」精緻進口食鹽,導致碘攝取不足,提醒民眾每日要攝取5公克的「加碘鹽」才能足夠一日所需。

萬芳醫院減重中心營養師張家恩指出,近來不少民眾為了養生,選擇用岩鹽、玫瑰岩等精緻進口食鹽來料理,和一般食鹽相較少了添加「碘」。近來出現不少40到45歲就有相關問題的患者,大多是因為平常都吃這些沒有添加碘的鹽而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徵信社徵信


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醫師林硯農指出,甲狀腺功能低下會導致基礎代謝率過低,加上甲狀腺功能低下通常好發於更年期之後,提醒民眾應多加注意。

林硯農說:「甲狀腺機能低下就會產生基礎代謝率過低,最主要造成肥胖的原因就是基礎代謝率過低,會讓熱量消耗不足,會屯積過多的熱量在身體裡變成脂肪、造成肥胖。」

winter5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芝加哥, 2013年2月6日 /美通社-PR Newswire/ -- 肥胖症影響約1/3的美國人,成為其重要的健康問題。據美國大眾牙醫學會 (AGD) 同行評論的臨床雜誌《General Dentistry》2013年1/2期發佈的一篇文章稱,它成為了2型糖尿病、心臟病和部分癌症的發病因素,還成為了牙齦病的發病因素。

這篇文章的主要作者 Charlene Krejci 表示:「我們知道肥胖症會對個人健康的許多方面造成影響。研究者當前在設想肥胖症與牙齦病之間存在的聯繫。過度肥胖人士的體內會產生大量含有炎症的細胞因數和蛋白質。這些細胞因數可能會直接傷害牙齦組織或減少牙齦組織的血液流通,從而誘發產生牙齦病。」

美國30歲及以上的人士一半受到牙齦病的困擾,這種慢性的炎症感染影響牙齒周圍和起到支援作用的結構組織。牙齦病自身會產生一系列的細胞因數,而這些細胞因數增加體內血液中含有炎症的蛋白質,從而進一步引起體內其它炎症疾病的連鎖反應。徵信社徵信


關於肥胖症與牙齦病之間關係的研究仍在進行當中。

AGD 發言人 Samer G. Shamoon 則表示:「不管一種症狀是另一種症狀的促發因素,還是一種疾病可以直接導致另一種疾病,目前還尚未查明。我們所瞭解的是,去看牙醫非常重要,每年至少兩次,這樣牙醫可以對牙齦病發病風險進行評估並提供預防型措施。」

winter5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國一項調查顯示,胎兒體重可以預示,嬰兒長大後是否肥胖。

柏林(查萊特醫院)研究人員,分析全球66份調查報導,這些調查報告研究了26個國家64萬名病人。

(查萊特醫院)研究這些報告後,得出結論是:嬰兒出生時,如果體重超過4公斤,他長大後成為胖子的可能性,比正常體重嬰兒高出一倍。徵信社徵信


(查萊特醫院)說,他們認為,婦女懷孕時的健康情況,對嬰兒一輩子的健康都有影響,因此醫生應該格外注意孕婦健康,包括孕婦是否飲食過量,是否缺乏運動,以及是否罹患糖尿病?

winter5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K’s doctors have called for a 20 percent tax on soft drinks and have asked for junk food advertisements to be banned.
  The Academy of Medical Royal Colleges, which represents almost every one of the UK's 220,000 doctors, have also asked for fewer fast food outlets near schools and have asked for a ban on unhealthy snack in hospitals as a countermeasure to the country's rising obesity rates.

  According to the academy, obesity is the greatest public health crisis facing the UK. One in four adults is obese, and these figures are only expected to rise. According to the academy, by 2050 60 percent of men, 50 percent of women and 25 percent of children will be obese.

  "The consequences of obesity include diabetes, heart disease and cancer and people are dying needlessly from avoidable diseases," wrote the academy, the Guardian reported.

  Professor Terence Stephenson, chairman of the academy, said that the report was not a full solution to obesity, and that there is no "silver bullet" to tackling widespread obesity, the BBC reported.

  However, the Food and Drink Federation, which represents industry leaders and manufactures, said that the academy's report didn't add much to the current debate, pointing out that the report didn't recognize the role alcohol played in obesity, and that it made no mention of increasing exercise.

winter5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竹善堂中醫診所

穴位埋線療法是在“針灸減肥”基礎上發展的,過去的針灸減肥法是以小鋼針來針灸穴位,穴位埋線療法則以線代針,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不同的症狀,不同的肥胖成因,進行合理的辯證選穴,將可被人體吸收的一種羊腸線埋入穴道,透過穴道調整體內的內分泌、神經系統及新陳代謝,來達到減肥目的。

埋線后,線體將會在人體內軟化、分解、液化和吸收,可對穴位產生的生理、物理及生化刺激可長達5至7天或更久,使人體局部微循環在這種良性刺激下不斷得以調整和修復,調整內分泌系統改善氣血循環、利水消腫,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率。

不當的減肥會造成皮下脂肪快速增加,形成一條條斑紋,將表皮過度撐開而使皮下彈性纖維等結締組織失去彈性,形成數條不規則狀態的白色或紅色條紋,這情形在減肥過度的病人身上是非常容易觀察到的! 徵信社徵信


預防肥胖紋及橘皮可用埋線來雕塑曲線、緊緻肌膚,而過度的埋線卻會使肥胖紋及橘皮增加,最好的是依照自己的體質狀況對症下藥,一邊搭配中藥服用,另一方面飲食也要控制,避免瘦下來的皮脂,又快速的胖回來,這樣也會有肥胖紋產生。

winter5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人會發胖,除了意志力薄弱、貪吃之外,腸道細菌也可能扮演重要角色!台灣微生物學會今(6)天公布2012年5大重大微生物精選新聞,令人矚目的就是「致胖菌」現形,不只上海學者發現胖瘦跟腸道細菌有關,國內也有學者餵食胖老鼠乳酸菌發酵豆奶,改善腸道內細菌,結果發現,老鼠體重增幅可減輕25%以上。

台灣微生物學會選出2012年的5項重大微生物新聞分別為:「新型冠狀病毒呼吸道重症現跡」、「H5N1禽流感可突變成有效人傳人」、「學者發現致胖菌,消除可減肥」、「諾羅病毒肆虐」和「移植造血幹細胞,愛滋治癒契機」。

其中,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趙立平領導的實驗室發現,肥胖鼠和瘦鼠有不一樣的腸道菌相,肥胖鼠的腸道有較多的厚壁菌,較少的擬桿菌,若把胖鼠腸內的菌種移給瘦鼠,會讓本來吃不胖的小鼠嚴重「發福」;而透過營養配方干預,減少致胖菌,人也能減重。

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助理教授蔡宗佑表示,過去認為,肥胖是因為貪吃、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的結果,不過,近年不少研究都發現,胖瘦和腸道細菌有關,有些「致胖菌」可能會促進脂肪分解,容易被腸道吸收,並增加人體對糖類、脂肪酸的吸收能力。

winter5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造成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腸胃道裡的「致胖菌」?研究發現,肥胖除了跟生活習慣與基因相關,也與腸胃道的微生物族群有關,致胖病菌「陰溝腸桿菌」在肥胖老鼠的腸道內較一般老鼠多,若以特殊菌種添加進發酵豆奶介入干預,有助於體重增加率下降35%。

上海交通大學於去年發表的研究發現,陰溝腸桿菌是導致代谢紊亂及發胖的主因,透過營養配方干預減少病菌後,則可有效減少患者體重。徵信社徵信


而台灣大學生化科技系特聘教授潘子明研究團隊發現,讓平時吃油脂食物的老鼠喝下含有副乾酪乳酸桿菌NTU101的發酵豆奶,每天劑量約等同於人體的350-400毫升,連續6週後,相較於對照組老鼠,體重增加率減少35%;若單純攝取NTU101,體重增加率則減少25%。

該研究團隊成員,亦是輔大食品科學系的助理教授蔡宗佑解釋,肥胖鼠與正常鼠有不一樣的腸道菌相,肥胖鼠腸道內有較多厚壁菌,易使體內產生發炎反應。要改善菌相,將副乾酪乳酸桿菌NTU101添加於發酵豆奶,有助於吸收豆奶中的異黃酮,異黃酮經證實可抑制體內脂肪。

蔡宗佑表示,上述研究只針對老鼠進行實驗,相關研究還在起步,要改善腸胃道內環境,可從正確的生活與飲食習慣開始著手,搭配喝優酪乳等益生菌產品,讓好菌抑制壞菌生長,促進身體代謝,但需注意優酪乳的益生菌並不直接具有減肥功效,且需慎選無糖優酪乳,否則喝太多反使身材發胖!

winter5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肥胖是全民公敵!研究發現,肥胖除了和飲食、基因有關外,也和個人腸胃道內的「致胖菌」微生物族群有關。最新研究也發現,腸胃內的「致胖菌」,可能導致肥胖。實驗指出,餵食乳酸菌發酵豆奶6周的老鼠,肥胖體重可下降達3成5。不過,國內減重專家對這項實驗多持保留態度,認為目前還言之過早。(影音/攝影記者黃志文)


研究發現,腸胃內的「致胖菌」,可能導致肥胖。最主要原因就是它會分解食物中的一些成份,造成肥胖。
輔仁大學食品科學博士蔡宗佑指出,肥胖與腸道內某些菌種有關,過去研究發現,肥胖的老鼠和瘦的老鼠,有著不一樣的「腸道菌相」,肥胖鼠的腸道中有較多的「厚壁菌」,也就是致胖菌,可能會促進脂肪分解,容易被腸道吸收,並增加對糖類、脂肪酸的吸收能力,容易導致肥胖。

如果將這些胖老鼠體內菌種移給原本吃不胖的瘦老鼠,會讓這些小瘦鼠體重增加。透過研究和實驗發現,只要透過生活及飲食改善或者攝食益生菌,就可以有效減少腸道內的厚壁菌,進一步減少肥胖的發生。

臨床發現,「致胖菌」會致胖,最主要原因就是它會分解食物中的一些成份,這種致胖菌是比較容易去分解食物中的膳食纖維或是脂肪,這些脂肪或膳食纖維被分解之後,就比較容易被我們的腸道吸收。目前研究團隊,已經著手研發「TU101」益生菌,希望能有效抑制「致胖菌」的出現。

winter5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有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與肥胖二者之間有關聯,但到底是維生素D缺乏導致了肥胖,還是肥胖導致體內維生素D不足,卻一直沒有明確。最近,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兒童健康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對此因果關係進行了確認。該研究表明,肥胖會導致體內維生素D不足,而補充維生素D卻起不到減肥的效果。

  這一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雜志上的研究,通過對42000人的遺傳標記進行分析,探討了身體質量指數(BMI)與維生素D代謝、合成的關係,並通過超過123000人的生理數據來確認所得的研究成果。徵信社徵信


  研究人員分析發現,BMI指數若提高10%,則會使得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下降4%。據此研究人員認定,BMI指數過高,即肥胖,會導致維生素D不足,而維生素D缺乏對體重的影響則很小,二者關係不受性別、年齡等因素的影響。

  維生素D不足是個日益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有證據表明,維生素D的代謝、存儲等都會受到體內脂肪的影響。小鼠實驗證實,大劑量的維生素D2可以促進體內能量的燃燒,但補充維生素D並不能起到減肥效果。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許多研究表明缺乏陽光照射或過度使用防曬霜會造成維生素D缺乏,但也需注意,肥胖同樣會引起維生素D不足;盡管補充維生素D不能幫助調節體重,但維生素D缺乏則會增加肥胖所帶來的一係列健康問題的風險。(記者劉海英)

winter5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白映俞、劉育志

關於體重的話題一直都能受到最多的注意,減肥的書籍、節目、課程隨處可見,為了減肥有各式各樣的說法、絕招和密技。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貼心地推出了一篇特輯來探討關於肥胖的流言、推測和事實(*註1)。讓我們先來看看七個常見的肥胖流言。

流言一:在攝取能量或消耗能量上做出持久的小改變,就能獲得長遠的體重變化。

「持續做些飲食或運動的小改變,會無限期地獲得收穫」這個說法主要來自於半個世紀前提出的「3,500卡法則」,意指累積減少3,500卡路里的攝取時,就能減少掉一磅(約0.45公斤)的體重。

winter5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